中国大学的起源?
中国大学初名国民大学,1917年改名为中国大学,是孙中山等人为培养民主革命人才而创办。该校于1913年4月13日正式开学,1949年停办,历时36年。
孙中山先生为培养民主革命人才,于1912年仿日本早稻田大学在北京创办中国大学,宋教仁、黄兴为第一、二任校长,中山先生自任校董。
太学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,是当时的最高学府,建成于公元前124年,其性质是中央官学。起初,太学之中设立五经博士,置博士***五十名,教授儒家经典。另外设有祭酒、司业各一人,为正副长官,其属官有监丞、五经博士、六堂助教、学正、学录、典簿、典籍等学官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博士与***日益增多,到汉元帝时***有一千人,汉成帝时增至三千。除规模扩大外,太学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,开设了《易经》《尚书》《诗经》《礼记》《公羊传》《焚梁传》《左传》《周官》《尔雅》等课程。因此,当时只要通晓一门儒家经典便可以到太学任教。
太学对于老师的要求是要通晓儒家经典,太学生的来源渠道则较为多样化。首先是“太常补送”,《汉书》有语:“太常***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,补博士***。”太学里面的经师每一年都会在各地选取年满十八,品行端庄且学识过人的青年进入太学。其次是“郡国举荐”,即地方官举荐当地出色的学生入学。此外还有经考试选拔的,或因父辈在朝任职而得以入学的等。学生的年龄跨度很大,既有十几岁的少年,也有五六十岁的老人,可见在当时人们就意识到学习是与年龄无关的,只要有好学之心,***都可得到学习的机会。
1965年前的大学是几年制?
当时的大学是这样规定的,本科四年制或五年制专科,三年制或两年制。当年的研究生还是凤毛麟角,所以当时的本科学历基本上就是最高学历了,很多学校开设专科比较多,因为专科学校短平快,当时社会上极度缺乏人才,这种培训方式人才生成比较快,所以当时专科学校为主。
大学的物史是什么意思?
大学中的"物史"通常是指对物质文明发展历史的学习,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:
1. 自然科学史
跟踪自然科学的发展历史,如天文学、物理学、化学、地学等科学的起源和演变。
2. 技术科学史
研究人类技术科学的发展历程,如交通、通讯、医学、建筑等技术的产生、发展和应用。
3. 工艺美术史
考察人类在工艺美术领域的创造和贡献,如陶瓷、纺织、金属加工等工艺的演变,以及建筑、雕刻、绘画等美术流派的兴起。
4. 文明史
探讨人类文明的起源、特征以及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、碰撞、融合等,如近东、中华、印度、埃及、希腊、罗马等古代文明。
5. 思想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