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机器人在欧洲不太受欢迎?
1.确实存在机器人抢占就业机会
专业刊物《计算机在人类行为研究中的应用》杂志上发表文章并指出,通过分析欧盟委员会委托进行的“欧洲晴雨表”民调结果,欧洲关于机器人的公众舆论已变得更加消极。在2012年至2017年期间,对机器人持正面看法的欧洲人的比例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,而持负面或非常负面看法的欧洲人的比例从23%增长到30%。
报道称,那些与人类共同工作的机器人的受欢迎程度下滑幅度甚至更大。2012年,有69%的欧洲人认为在工作中多一个机器人助手将会比较舒服或非常舒服,5年后这一比例下降至57%。这也许是因为在智能机器人经历大规模应用高峰时期的同时,越来越多的人们认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将会“偷走”他们的工作岗位,而机器人的发展普及将消灭更多的传统就业机会。
2.质量非其他国家匹及,欧洲与其他国家比,技术都处在领先地位,我们可以从以下图可以看出
3.并不能说“不受欢迎”,至少欧洲一直是并且会持续居于领先地位
工业4.0发起国——德国,拥有多个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集群,包括:
1)北巴伐利亚自动化谷集群;2)OWL-Intelligente Technische Systeme OstWestfalenLippe; 3)Silicon Saxony e.V。
北巴伐利亚自动化谷集群由行业广泛的公司和研究机构构成,包括机械工程公司Shaeffler-Gruppe、IT服务提供商Datev、体育用品制造商阿迪达斯以及Fraunhofer等公共研究机构和拜罗伊特大学。OWL集群是由180家企业、大学、研究机构和组织组成的技术网络,其目的是将机电一体化推向智能。目前正在开展46个应用研究项目,资助金额为1亿欧元。Silicon Saxony是一个由半导体、电子、微系统和软件利益相关方组成的技术网络。
德国拥有强大的学术研究人员。包括:
资本主义国家要机器人干吗?机器干活,工人失业只有喝西北风!资本家发大财了,看起来是这样。但是,机器人生产的产品卖给谁?工人失业没钱买。一边是资本家贪得无厌,一边是产品卖不出去,社会陷入混乱,资本主义社会就离灭亡不远了。中国不一样,中国是国企占主导地位,属全中国人民,机器人替代人工越多越好,效率提高了,人民过得越舒适。
NASA和ESA如何测试遥控火星登陆车?
美国宇航局(NASA)的Mars 2020任务计划、由欧洲航天局(ESA)和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(ROSCOSMOS)联合开发的ExoMars***都预计将会在2021年登陆火星。为此这几家科研机构近期聚集在非常接近于火星环境的地方--位于澳大利亚的皮尔巴拉内陆地区,来试验他们的一些想法和创意。
Image credit: NASA/JPL-Caltech
这些国际机构的科研小组近日在澳大利亚聚头,并将目光瞄准了澳大利亚内陆地区的干燥和尘土飞扬的环境,这里的情况非常接近于火星表面。在另一个星球上控制移动机器人面临的挑战有很多,尤其是尝试在火星上寻找外星生命,因此科学家们正在尽最大努力提前***。
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肯·法利(Ken Farley)在一份声明中表示:“皮尔巴拉内陆地区是地球上最古老的、已确认的化石生命形态的所在地,称之为叠层石(stromatolites)。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些化石是如何来到这里的,以及附近的地质路标来了解他们是如何形成的,这能为我们在火星上发现生命迹象时做更多准备。”
火星2020任务和ExoMars火星探测任务预计将于2020年7月发射,NASA的太空船于2021年2月抵达红色星球,ExoMars火星车在2021年3月某个时候降落。
ExoMars***任务有点类似于NASA的Mars 2020任务,不过ESA强调本次任务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寻找外星生命。为此,ExoMars机器人刚配备了一台高科技相机,可以帮助它追捕过去(甚至当前)生命的证据可能隐藏的地方。
九年来销量首度下滑,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拐点来了吗?
全球市场规模稳步增长
根据IFR公布的数据,2013-2018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一直处于稳步上升趋势,2018年已经达到155亿美元,但是在2020年这一趋势下降到了136亿美元。2021年再度迎来反弹,增至145亿美元。总体来看,全球市场规模将会进入稳步增长的时期。
全球主要区域工业机器人密度分析
据IFR最新统计报告披露,截至目前,全球平均工业机器人密度为126台/万人,随着近年来工业机器人产量的增加,亚洲地区的平均工业机器人密度增长到了每万人118台,2014-2019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8%;欧洲地区的平均工业机器人密度为每万人114台,2014-2019年的复合增长率为6%。
根据前瞻初步统计,2021年工业机器人密度最大的是韩国,为每万人932台,中国为每万人276台。德国和日本装机密度均排在中国之前。
工业机器人产业***分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