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高中不像大学一样,直接往专业的方向学习?
我估计你问这个问题是说道高中的文理分科,有的同学理科有一门比较好,而文科又有一门比较感兴趣,文理分科时很纠结,难以割舍。
其实,高中及以前的教育,称之为基础教育,但高中的文理分科,,又把基础教育搞得不突出,我们总是在学习中迷失自己。
高中如果像大学那样直接往专业的方向学习,严重的后果是学生人文素养会更差,畸形发展会更厉害,后果更严重。唯一的好处可能hi某些天赋异禀的人会脱颖而出,但这失去了教育的初衷。
高中教育承上启下,对个人、社会都意义重大。不能以偏概全,不能因噎废食,更不能饮鸩止渴。
啥时候我们理性了,从从人的发展需要和社会的发展需要结合来发展教育,教育就会回归本色。估计你想要的直接专业方向在高中学习,只能是一种小众需求。希望帮到你。
谢谢这位朋友的邀请。个人感觉这个问题问得不是很准确。任何学习都是由浅入深的,没有前面的铺垫,后面学起来就会吃力。大学也并非一上来就学专业课,大一的时候基本是没有专业课的。另外,尽管现在大学多以就业为导向,但大学教育仍然不同于专科教育,是让学生拥有知识和智慧,而不仅仅是有一门技能。
我认为题主可能想表达的意思是:高中阶段学的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用?要回答这个问题,还是要从教育的目的说起:
现代大学起源于德国,德国的教育家们提出了一些对教育影响深远的看法。比如,二百年前的教育宣言中说道:
教育的目的,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,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,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,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,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,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,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。教育是以人为最高的目的,接受教育是人的最高价值的体现。
德国著名教育家,冯·洪堡说:
确实存在某种必须普及的知识,且还有某种谁也不能缺少的对信念和个性的培育。每个人显然只有当他本身不是着眼于其特殊职业,而是努力成为一个良好和高尚,受到教育的人和公民时,他才是一个好的手艺人、商人、士兵或经纪人。这种教育不应该是为维持生计和复杂的文明机构的实际功能做准备,而应该是理想主义的类型。
从上面的的观点我们可以发现,教育,尤其是高等教育,其初衷是让人拥有未接受教育者不具备的智慧和能力,这种智慧是实际上就是自我学习、创新创造的能力,而这种能力,与所学专业是没有关系的。
所以,现在很多学者都提出,要建设通识教育大学,而“通识教育指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,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”;“通识教育作为大学的理念应该是造就具备远大眼光、通融识见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的高层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”;“通识教育旨在给学生灌输关于好公民的态度和理解”等等。
以上观点均针对大学,回过头来,如果大学尚且在追求通识教育,高中阶段更不应该追求专业化学习,否则与蓝翔技校有什么区别呢?我也非常赞成目前高考改革的方向,高中不分文理科,学生在高中期间并不会被定义为理科生或者文科生,学生在多个领域体验、深入,将更加兼容并包,也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。